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>民生图文>文章详情

爱心老人多次捐款不留名!慈善总会寻访高淳“莫文隋”
2020-08-18 来源:高淳慈善

       民生中国网讯(通讯员 王贵桃 邢光理)去年12月“慈善一日捐”、今年2月新冠疫情和7月下旬阳江镇胜利圩遭受特大洪水定向赈灾,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连续3次来到南京高淳区慈善总会,先后捐款1000元、2000元和7700元。前两次,老人前脚交钱,后脚走人。财务人员开票,不知姓名,只得写上“爱心人士”代替。



       7月22日上午,老人又来到高淳慈善总会,掏出一个鼓鼓的信封说:“同志,我昨晚从高淳电视新闻上看到,阳江胜利圩被大水淹了,有许多人家受了灾,心里很难受。我存折上有8200元,留下500元生活费,这7700元全部捐了。”


       出纳会计小钱不忙收钱,连忙问道:“大爷,请问您叫什么名字?”老人笑着说:“姑娘,请你别问我的名字,我捐款帮助灾民,真心真意的呀。”“大爷,你不说名字,我的票不好开呀!”“姑娘,你放一百个心,我的钱干干净净,我真的不想留名,更不想张扬。”经再三追问,他才断断续续透露一点儿不完整的信息:老人姓杨,五保户,肇倩圩人,没有手机,老人又扭头走了。



       但行善事好事,请莫问我是谁?这位可爱的老人,多么像当年南通慈善事业中大名鼎鼎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典型“莫文隋”呀!区慈善总会会长孔德华听说此事,心情难以平静:一位农村老人,不留姓名,接二连三捐款,支持慈善工作,品行多么高尚,一定要想办法找到这位老人,挖挖他的事迹,好好宣传一下,弘扬高淳慈善正能量!


       8月15日上午,烈日高照,天气异常炎热。慈善总会的王贵桃会同淳溪街道通讯员邢光理,骑上电瓶车前往薛城、肇倩两地,边走边问,寻访高淳“莫文隋”。两个小时后,终于在淳溪街道邢丰村臼湖四组一条狭小的巷子里找到了 “莫文隋”。老人名叫杨火木,今年70岁,瘦精精的,终身未娶,单身一人,住两间普通的平房,屋里收拾的干干净净,不见高档家具家电。



       听说慈善总会来人了解情况,五六个邻居立马围了上来,争着介绍他的为人。“我叫姜抱美,低保户,跟杨火木门对门,他是个大好人。”“好在哪里?”“我左腿残疾,一个人过日子,是个低保户,下不了地,种不了菜,一直是杨大哥送我新鲜蔬菜,给钱也不要。今年疫情期间,我的腰摔伤了,杨大哥马上叫车子送医院,背着检查,陪伴我七八天。我能站起来,真的多亏了他。”


       淳溪街道财政所退休干部邢纪宁夸奖说:“杨火木虽说是普通农民,没什么文化,但思想境界高,村上公益事他都积极参加。去年,我们巷子里20来户人家商量筹集资金,在石固河里建一张水埠,造一条浮船,供大家洗刷衣被,一再说明五保户、低保户是照顾对象,不出钱。杨火木坚决不干,第一个交了200元,还做了两天义务工。”



       经走访了解,10年前,村上给特困户、孤残户办理低保手续,人家求之不得,他却推辞说,我身体好,还能打工挣钱,不给政府添麻烦了。去年,村委会考虑到杨火木的年龄身体状况,替他报批了五保户,每月享受1650元基本生活费和老年费。


       “老杨,你是五保户,身边没有存款,每月1650元,只能维持基本生活,你9个月三次捐款10700元,这钱是怎么省出来的?”他一五一十掏出了心里话:“我不抽烟,不喝酒,不吃荤菜,蔬菜自己种,水电费、医药费集体出,开销很小,每月可以省下千把元。”



       “老杨,你没什么文化,怎么想到做慈善的呢?”“我特别喜欢看电视新闻,对那些个扶贫济困的好人,我很羡慕。一个平民百姓,没作什么贡献,坐在家里拿这么多钱,我很不过意哪!我天天念叨着党和政府的恩情,就想到了用微薄之力做点儿善事,帮帮那些生大病、受大灾的人家。”


       我们和老杨聊着聊着,突然他眼里闪着泪花提高嗓门说:“人啊要知足,感恩,我的生活保障费是共产党、人民政府给的,多余的可不能乱花,我要还给党和政府。咱们五保户不能坐着享受,也要行善积德,尽点儿社会义务。”


       哦,我们恍然大悟,这就是高淳“莫文隋”的心声!


登陆 注册 还可以输入140个字
发表